镇江市丹徒区宜城街道做好双拥工作的做法
近年来,镇江市丹徒区宜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常规工作,突出重点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了双拥工作落到实处,2010年7月,该街道被区委、区政府、区人武部评为“六创省双拥模范区”有功单位。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浓厚氛围,夯实双拥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宜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切实加强双拥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做到了“五有四落实”即:有办公地点、有专职人员、有经费保障、有台帐资料、有规章制度,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编制、落实经费,从根本上保证了双拥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党工委议事日程,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检查制度、座谈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街道党工委每年定期召开双拥工作专项会议,结合军地发展主题,分类分期召开烈军属座谈会、新兵迈好军营第一步茶话会、老兵退伍欢迎会等,在年末的工作研讨会上,专门就人武、双拥工作进行交流研讨。每年“八一”和征兵期间坚持组织适龄青年、入伍新兵前往“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等国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营造双拥氛围,在街道醒目处、交通要道口设立标语牌,对路边灯箱包装“双拥”图片,形成浓厚的双拥氛围。三是加强检查考核、落实目标责任。由相关部门牵头,对职能部门、单位按照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对双拥工作抓而不力的部门、单位进行问责。
二、完善制度,注重实效,提升双拥工作水平
一是复退军人安置多元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千方百计找路子、想办法解决复退军人安置工作的同时,大力培养,选拔复退军人走上关键岗位。结合“强村富民”双达标行动,重点在姚庄、陆村开展“三培两带”活动,组织安排退役士兵、基干民兵参加创业就业培训班,一方面把他们培养成致富能手,从中优先发展党员,发展培养成村组干部;另一方面将他们培养成现代化建设的“领头雁”。二是优抚对象扶助经常化。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双拥工作网络体系。每年,为重点优抚对象交纳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各一份。以结对帮扶为载体,广泛开展军烈属、伤残军人优抚对象服务的活动,优抚对象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全方位的尊重和照顾。三是部门单位协作规范化。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制度。从领导小组成员到宣传、妇联、科技、建设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了双拥工作“绿色通道”。同时,还根据新形势和新特点,不定期地开展走访慰问,尤其是每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对相关单位进行慰问、座谈。新兵入伍、老兵退役都召开座谈会,介绍街道发展情况,引导他们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服从组织分配,鼓励他们为街道建设再立新功,保证了双拥工作深入而持久地开展。
三、重点扶助,克难奋进,保障双拥工作成效
坚持经费投入向双拥工作适度倾斜,切实加大资金的保障力度。按照“信息化、现代化”的创新目标,配备了“三室一库”,即办公室、资料室、活动室和仓库,专室专用,推动人武工作步入正轨,打造人武工作的优质平台。同时,对各类优抚对象的优待金,凡文件规定的“一户不漏,一个不少、一天不拖”。街道还十分重视“三老”对象的生活、医疗保障等工作。对重点优抚对象,坚持每年定期体检,建立医疗档案,设立“三老”对象重大疾病医疗保障金,医疗服务保健网络基本形成,确保“三老”对象过上安逸、祥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镇江市丹徒区双拥办 张芳进 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