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江边防检查站牢固树立“文化工作也是警力,也是战斗力”的理念,充分发挥部队大学校的载体传统,立足镇江市文化底蕴丰厚的资源优势,以江苏边防总队文化建设试点单位的建设为契机,专门研究出台了《镇江边防检查站基层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努力传承、创新、发展,探索打造了镇江边检特色的文化品牌,初步构建了“以职业文化为核心,以军营文化为主体,以共建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体系,文化软实力在深化推进提高边检服务中心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硬作用。
职业文化是边检工作的助推器,是培育职业精神,转变服务理念,提升专业素质的有力抓手。只有大力培育高品质职业文化,才能为中心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是创新文化理念,引领科学发展。为了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给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加压注力,提出了“文化引领理念、文化铸就品质、文化彰显魅力”的职业文化创建理念,使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高度契合、互推互促。在确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稳定发展、创新发展”为核心发展思路与“人为本、民为尊、权为责;德为先、和为贵、廉为衡”的边检工作理念的基础上,通过集智官兵和广泛研究,提炼形成了“忠诚、和谐、创新、争先”的镇江边检文化理念。组建职业文化建设团队,拍摄了《镇江港上的守望者》职业文化宣传片,编写了《职业文化建设手册》,创作了《形象重于生命》站歌和检查员誓词,创办了《国门卫士之窗》等内部刊物,把建站纪念日4月2日定为“检查员日”,评选了首届站“文明使者”,通过这一系列的文化基础建设,有效深化了感情认同,增强了官兵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是培树特色品牌,彰显文化魅力。立足镇江市政府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战略,积极作为,主动融入镇江经济发展大局,创新提出了“镇江边检·阳光国门”特色品牌。该品牌以创新工作举措、用心诠释服务为主旨,以现代卡通元素为基础,盾形体现公安属性,光环型头冠寓意阳光国门、阳光服务,桔黄色的主色调、微笑的表情和张开的双手传递着镇江边检人的优质高效人文的服务。文化彰显魅力,品牌造就实力。在此品牌的驱动下,全站官兵主动策应镇江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实施,深入开展“镇江现代化,边检怎么办”主题讨论,高标准高起点启动实施“边检130工程”,并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时任镇江市委书记杨省世在站《关于策应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规划的报告》上批示:边检站反应快,行动迅速,所提工作规划内容紧贴镇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这充分反映了边检站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强,措施实。望边检站认真抓好落实,真正使边检服务成为镇江口岸的一张名片。
三是建设文化基地,搭建素质平台。为了使文化真正走进工作、融入工作、推动工作,筹措资金280余万元,建成了突出边检中心工作和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边检文化园”,园内景观小品与边检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法制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墙、励志文化带等,原创内容凝聚智慧;提水亭、报国轩、静心池等,职业景观塑造警魂。着力打造“边检业务训练基地”,设置了大型仿真船舶、证件研究中心、心理行为训练室等,形成了集理论教学、实战模拟、拓展训练、文化育人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专业化、现代化培训中心,被江苏边防总队确定为“全省边检业务培训基地”,先后承办总队和驻地共建单位各类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人员950余人次。每年定期举办考学战士“警营文化学习班”,先后为全省边防部队乃至全国边防部队培训考学战士12批400余人,仅今年,学习班就有28名战士考入警校深造。丰富的文化育警载体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三年来,全站共有21名官兵取得本科文凭,7名官兵被公安部边防局评定为三、四级检查员,73名同志获得心理咨询师、法律、计算机、英语等级等资格证书。
军营文化是管理教育的软实力。文化的引导、塑造、激励功效对激发队伍活力,提升管理实效,确保安全稳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精心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教育体系。针对传统教育吸引力不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积极创新,把思想教育融入文化建设,推出了“每周一讲”、“每周一文”、“警营半月谈”、“警营讲坛”等系列文化活动,通过让官兵走上讲台、开展辩论等形式开展自我教育,实现素质提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共开展“每周一讲”、“警营半月谈”162场次,有96名官兵参加了演讲辩论,实现了由被动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变,形成了官兵自己的“警营百家讲坛”,为一些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小远散单位主题教育”经验做法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政治教育优秀典型案例,18人次在全省边防部队和协作区各类读书演讲、理论授课、主题辩论比赛中获奖。
二是着力构建有广度的安全文化体系。只有把安全工作融入文化建设,才能让安全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为此,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广角度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了“主题文化路”,设置了七个文化灯箱,滚动播放警示教育案例、廉政规定;围绕反腐倡廉、“五条禁令”等规定,组织官兵自编自创了“警示教育漫画”,官兵人手一册;在营区醒目位置制作了警示漫画墙、安全展板,设置了“星光大道”,官兵在工作、训练之余,能随时接受文化的熏陶、教育和激励,也使部队保持了安全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18年被总队表彰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被部局表彰为“纪检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积极培育有魅力的娱乐文化体系。从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着手,投资300余万元,在机关及各基层单位建成了集学习、娱乐、休闲运动于一体 “警营文化活动中心”。加大信息化文化建设投入,实现了官兵人手一台电脑,开通了中队与中队、班与班互联互通的“橄榄林绿色网吧”。新建扬中分站视听影院、监护一中队五人制足球场、监护二中队文化创作中心等文化场所,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警营文化月”、“周末文体活动日”制度,定期组织官兵开展“警营达人秀” 、“趣味运动会”、文化沙龙等文娱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官兵八小时以外的文化生活,缓解了工作压力,激发了创先争优意识。在长期的文化育警实践中,官兵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团队精神、争先意识都得到了显著增强。今年,部队先后在全市公安系统篮球赛中荣获第三名、在全省边防部队篮球赛中荣获第二名,由官兵自主创作的警营小品“月台上的安保情”在公安部边防局文艺汇演中荣获第一名,并连续三年在“金山湖龙舟大奖赛”中荣获镇江第一。
共建文化是警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只有文化共建、文明共创、成果共享,才能形成警民团结一家亲的强大战斗力。
一是文化为媒,搭建融洽警地关系的桥梁。与江苏民族乐团、镇江体育局、图书馆、云台画院等驻地文体单位进行共建,组建文艺表演队以及军乐队、足球队、书画队等兴趣小组,经常性进行文体互娱。挂牌成立“镇江市图书馆边防检查站分馆”,广泛开展“警营书香·图书漂流”活动,成立官兵学习阅读社团,在警营内外营造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将共建文化融入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部署开展“联建联创、流动党日”活动,掀起了浓厚的红色文化热潮。积极投身镇江“八百行动奉献月”和“七创”双拥模范城活动,定期组织开展“警营夏令营”、“国防教育日”和“情注镇江,警民鱼水”联欢会,坚持26年如一日照顾新区大港敬老院老人,与驻地31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结对帮扶,义务25年为大港中学学生军训,树立了双拥共建鱼水情深的良好形象。以文化交流活动为媒,以加深交流共谋发展为目标的“镇江边检双拥模式”在全市“六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大会上得到交流推广。
二是服务经济,亮出良好投资环境的名片。先进警营文化的蓬勃开展,密切了官兵交流,营造了和谐警营,激发了官兵献身边防、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热情,把爱民固边模范码头创建和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推出了“四个零待时”制度,建立边检移动警务平台,推行一警一企、四区一点、一战到底边检勤务模式,开通了边检“e服务”,实行网络办证等便民利民措施,营造了人本、高效、和谐的口岸通关环境。精心打造的“环境清心、举止贴心、流程放心、服务热心、群众舒心”的“五心”服务品牌,喜获全省边防部队“十佳服务品牌”。部队连续21年被评为“江苏省口岸工作先进集体”,连续22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并先后被镇江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爱民固边模范边检站”、“跨越发展有功单位”、“贡献突出部队”、“双拥六创三等功单位”。
三是互利双赢,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支持。先进的警营文化催生了无穷的战斗力。在奥运安保、世博安保、青奥安保等重大安保任务以及日常出入境边防检查中,广大官兵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展示了边检官兵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风采,为促进镇江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总队党委的高度评价和驻地党委政府的倾力支持。站党委连续三年在全省边防部队量化考核中名列前茅、被表彰为“优秀支队级党委”。市委市政府杨省世书记、朱晓明市长、王常生副市长等领导先后批示边检工作或来站调研指导,专题帮助镇江边检解决实际难题,镇江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企业累计支持我站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对扬中分站、扬中监护中队、监护一中队新建和监护二中队迁建、检查艇趸船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为部队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镇江边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