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 曹 寅
尊敬的徐秘书长、检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驻镇部队全体官兵,对徐秘书长一行到镇江检查考核双拥创建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关爱部队官兵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刚才,李书记代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已作了全面汇报,我现在代表驻镇部队作个简要汇报。
近年来,在镇江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下,镇江的经济建设生机勃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精神文明和社会全面建设硕果累累,呈现出政通人和、欣欣向荣、和谐安康的大好局面。在强劲力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镇江市各级领导,始终坚持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强国梦的战略课题来思考,作为构建和谐镇江的基础工程来推进,作为丰富先进思想文化的本质内涵来追求,作为城市精神的品牌名片来打造。地方党委、政府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真心、真情、真诚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倾注的感情最真,所办的事情最实,支持的力度最大,我们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认识深。市委、市政府领导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在国家安危和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多次强调,“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很高的政治荣誉,它涵盖的意义极深刻,综合性极强,含金量极高,不但弘扬了光荣传统,鼓舞了士气民心,更彰显了城市政治形象”、“驻军多给镇江带来了人气,驻军的示范作用好给镇江带来了正气,驻军对镇江发展的巨大贡献给镇江带来了福气”、“驻军多是财富,是优势,平时应该多关心一些,多办一些实事。”各级领导也一致认为“镇江的发展得益于驻军,镇江的跨越也离不驻军的强力支撑”,全市上下叫响了“关心军队就是关心自己,爱护驻军就是爱护镇江”的口号。
二是思路新。从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双拥无淡季、双拥无死角、双拥争一流”;“人人有责、处处有情、事事依法”;“共谋打赢,共促发展,同攀新高”;“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响”到七创的“全面融合、全面提升”等不同阶段的双拥工作新思路,始终贯穿强国梦强军梦主线,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度、坚持党委议军制度、坚持党政领导部队联系点制度,保证了拥军工作始终在高位运行。
三是工作实。连续24年军地用签署责任书的形式每年互办二十件实事,实施“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转业安置政策,90%以上转业干部进公务员队伍,正团职军转干部百分之百按政策规定安置。连续19年实行政府指令性和货币化安置随军随调家属,军人子女全部进入12所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就读,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优抚医疗网,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超过国标,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4类重点安置的退役士兵对象每年1/4以上进事业单位,94%的退役士兵得到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超省标,在江苏首家发放现役士兵“拥军卡”等等,全市上下从对驻军部队全面建设到对官兵每一具体困难需求解决帮扶全方位无缝隙。
四是成效大。在镇江,“拥军优属模范村”、“心系国防模范村”、“十任书记固长城”等一批先进典型扬名全国全军;在镇江,双拥主题公园、双拥主题广场、双拥工作站、双拥示范点、双拥协会遍及城乡;在镇江,“军地议事园”、“军嫂工作站”等一批拥军新模式势头喜人;在镇江,通用人才共育、基础设施共建、科技成果共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声有色,得到军地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
人民与军队水乳交融,共担使命;军队与人民风雨同舟,并肩跨越。驻镇各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牢记镇江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本着“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的原则,自觉融入镇江,自觉服务镇江,坚持为“第二故乡”转型腾飞,为富民强市聚智献力,勇于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在城乡建设中有所作为。围绕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防科技深度融合课题,统筹军地优势资源,军分区与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镇江市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下发了《关于在驻镇部队中广泛开展为镇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贡献“八百行动”实施意见》,部分驻军部队先后出台了人才、产业、设施等军民融合实施细则,加快推进了国防科技、民用技术双向转移与产业化,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优势互补、深度融合;随着镇江城乡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驻军各部队主动请缨,动用工程机械,积极义务参与南山风景区、技师学院新校区等重点工程建设。镇江南山风景区西入口和北入口是市政府重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某工兵团出动40多名官兵和10多台工程机械,奋战近两百天,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如期竣工。据统计,4年来,驻镇部队共出动官兵1.2万人次,机械装备6000多台次支援地方重点工程施工;驻军部队还先后为镇江建成了三片共3500亩双拥林。
二、坚持在改善民生中有所作为。坚持把拥政爱民的重点放在促进民生改善上,驻军105个连队和近邻的121个镇、村、社区结对,帮助绿化美化、清除卫生死角,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共同建成国家级生态镇12个、省级环境优美镇19个,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生态镇的创建;在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重大任务中,驻军船艇学院、73056等驻军部队,克服演训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等困难,踊跃参与,以实际行动支持镇江的建设发展;驻军100多名团以上干部结对帮扶“三老”优抚对象,平时问寒问暖解难题,每逢节日上门慰问办实事;200多名团以上干部与28所小学结对,资助贫困学生240多名。以359医院为主体组成的近百支医疗队,不定期到城乡各地巡诊,定期为驻地敬老院、养老院、特困病人送医送药。受到群众的好评。
三、坚持在应急维稳中有所作为。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为拓展军地应急融合功能,提升部队遂行非军事行动的能力,驻镇部队在镇江军分区的牵头下联合市应急指挥机构先后制定了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应急预案,确保了市政府应急指挥机构与国防动员指挥机构、作战指挥机构有机衔接,提高了应急维稳效能。近年来,我们军地双方联合开展了铁路事故救援、三个机制衔接、抗洪抢险、防化救援等综合演练,形成应对多样化安全威胁的合力。在今年6月强降雨救灾行动中,丹阳市人武部、句容市人武部以气象水文监控、道路监控、视频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通过视频指挥系统下达指令,军地联合组织民兵应急分队疏散群众,加固堤坝、封堵决口,扎实有效地展开了救援行动。与此同时,驻军部队还广泛组织参与军警民联防活动,适时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地方处突维稳、节日值勤、巡逻防控等,有力促进了镇江平安建设。
四、坚持在国防教育中有所作为。始终坚持把全民国防教育作为贯彻强国强军梦的内在要求来思考,作为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推进。全市成立了以各级党委、国教委为主体的组织、宣传、教育体系,以人武、教育和文体广电为主体的宣传报道体系,以驻军、街道(社区)和学校为主体的活动保障体系,组建了军地领导国防教育讲师团、老干部国防教育传统报告团、大学生国防教育志愿团,依托“市民大讲堂”宣讲国防知识。全市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开通了国防教育网站,各新闻媒体开设了国防教育专栏(专题),全市37个国防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近10个红色旅游景点被省里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邀请张召忠、罗援、杜文龙等著名军事专家,为军地领导举行国防教育讲座,军地双方每年都要组织“第一书记”进行党管武装述职。2013年以来,军分区先后协助市委、市政府组织1100多名科以下公务员和市级机关及各部委办局“一把手”开展封闭式军训,驻镇部队也主动担负起镇江每年3万多名大、中学生的军训任务。
五、坚持在党建融合中有所作为。2012年以来,100个驻镇部队连以上党组织与驻地100个基层党组织、40多个军地党委围绕共同宣传党的政策、共同研究党建课题、共同创建党建基地、共同培养党建人才、共同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结对共建。共建中,驻镇部队精选100余部不同时期的红色影片,不定期深入乡村、社区巡回展映,弘扬爱党爱国文化主旋律,通过军地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渗透,不仅相互学习借鉴党建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而且促进了军民融合式发展向纵深推进。
镇江拥军优属思路清、工作实、感情真、成效大,在打造城市亮点,展示镇江政治形象上发挥了有效作用,也使我们驻镇部队在全面建设中汲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镇江是一片充满灵气和生机的土地,六块金灿灿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奖牌,不仅是镇江城市闪亮的名片,而且是镇江驻军能战胜战的法宝。我们从心底真切地感到,镇江的父老乡亲最可敬,镇江的军民一家亲,镇江大地是一片拥军沃土、拥军热土,双拥六连冠得之必然,受之无愧!在此,我代表驻镇部队广大官兵恳请各位领导,对镇江七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工作多关注、多关心、多给力,让镇江这块双拥品牌更加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