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 李茂川
尊敬的徐秘书长、省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今天,徐秘书长亲率省检查考核组的各位领导对我市七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这对我市双拥工作是一次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下面,按照省检查考核组的要求,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双拥领导小组,把镇江双拥工作特别是“七创”以来的主要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持之以恒,双拥工作一直处于高水准
镇江素有“小城市大驻军”之称,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人口最少、面积最小,但驻军团以上部队有31个,陆海空三军齐全,包含防空兵、装甲兵、工兵等多个兵种,拥有官兵两万多人。无论是从驻军总量看,还是从人均驻军看,都位居全省前列,可谓是“军事重镇”。
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两个率先”的重大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要素集聚,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双拥工作持续升华、屡创新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一是统筹高规格。充实加强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7名组长中有4名市委常委。所有市委常委和副市长都结对挂钩1至2个团以上部队,协调解决部队的困难和军地之间的相关事项。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每年召开两次全市各级“一把手”大会,研究部署双拥的各项工作,将双拥创建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二是推进高效率。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工作作为辖市区和各个部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加强督查,严格问责。特别是面对国家的最新考核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修定了《镇江市双拥工作规定》。我大概统计了一下,这三年多来,仅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联合下发推进双拥工作的文件就有15份。三是成效高水平。2013年7月,镇江作为江苏省唯一接受全国双拥模范城中期考核抽查的城市,考核组给予了“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军民融合更加深入、双拥政策更加完善、基层工作更加扎实”的赞誉。去年底,全国双拥办在调研镇江双拥创建工作时给予了“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政策落实非常到位、基层双拥非常务实、烈士褒扬非常突出”的高度评价。
二、与时俱进,双拥工作始终紧扣新形势
在双拥工作上,镇江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形势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及时提出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双拥工作新思路,与时俱进、务实管用的加以落实和推进。从1997年开始,我们“三创”提出了“两无一争”,即双拥无淡季、无死角、争一流;“四创”提出了“两有一依”,即双拥人人有责、处处有情、事事依法;“五创”提出了“两共一同”,即共谋打赢、共促发展、同攀新高;“六创”提出了“三更”,即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响。这样去谋划推进工作,思路新了,举措对了,推进快了,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年来,我们成功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双拥工作也成为了我市的一项特色工作、一张闪亮名片、一种精神文化。
“七创”以来,国际、国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世界格局调整加快、变数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部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新形势下,习总书记提出了“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要求。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全面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新时期的双拥工作必须要作出有效的回答。为此,“七创”之初,市委、市政府就顺时应势地提出了“全面融合、全面提升”的新思路,就是要通过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促进双拥工作实现大跨越、大提升,进一步激发双拥工作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的强大力量。
按照这个思路,2012年7月,我们在全省率先制定《镇江市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实施意见》(省双拥办在全省全文转发了这个《意见》),并先后配套出台了文化、教育、卫生融合等实施办法,去年5月份又及时出台了《镇江市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施意见》等。同时,还及时成立了军民融合式发展领导小组、市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指导、推动全市军民思想、文化、教育、卫生等“九大融合”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工作推进几年下来,成效十分明显,中央军委首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视察了我市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国防报》连续三年用头版头条宣传我市双拥工作的经验做法,尤其是重点介绍了我市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可以说,“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市“七创”工作的新特色、代名词。
三、突出重点,双拥工作打造新品牌
我们认为,产业融合是“全面融合”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地方生产力与部队战斗力同步提升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市专门组建了涉军产业的专业技术团队,设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参军”企业,主动与国家和军队相关部门对接,掌握部队所需,提供企业所能,形成了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去年底,国家工信部在丹阳市召开了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展示交流会,充分肯定了我市在产业融合方面的思路、做法和经验。主要表现为三个“一批”:一是研发了一批新成果和新产品。近年来,全市航空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在国防装备现代化领域不断创新,先后开发出近百项达到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的军工新成果和新产品。其中特种纤维、特种合金等数十种新产品和20多项科研成果,在多个部队推广应用。二是培育了一批“参军”企业。目前,全市已有36家企业“参军”,16家正在履行申报手续“参军”,有6家企业派驻了军代表,国家级动员中心1个,省级动员中心1个。还有一批企业正在积极准备“参军”。三是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2012年,丹阳市高科技产业园被空军命名为全国首家“军民融合发展产业示范区”。2013年2月,丹阳市航空航天产业园被省经信委授予全省首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同年12月,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拿到了“江苏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这块金子招牌;今年3月,华东地区首家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在镇江正式成立。
四、全心全意,互办实事、互解难事形成好机制
近年来,驻镇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把镇江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镇江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为了镇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冲在前、干在先,出了力、流了汗,在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民生实事、平安建设、抢险救灾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赢得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赞扬。同时,地方也一直把为部队服务、为部队解忧、为部队解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全心全意,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尽到最大努力,坚持为部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可以说,军地双方用真心、真情和真意,共同谱写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新篇章。地方党委政府怎样为部队和官兵服务好?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管用、有效的工作机制,就是把政策落实到位、实事办理到位、困难解决到位。一是政策落实到位。对双拥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我们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坚决不变形、不走样。比如,确保完成“军”字头安置政策,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硬任务,每年都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的落实到位。2012年以来,450多名军转干部90%以上进公务员队伍,正团职以上转业干部百分之百按政策规定安置。再比如,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和优待奖励政策,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金坚持按时足额发放,等等。二是实事办理到位。这项工作在镇江已经形成了好的传统,我们每年用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为部队办理20件实事,已经持续了23年。比如在2013年,为了提升73057等部队的生活、生产用水品质,市委、市政府把改造自来水工程项目列入当年的20件实事之一,召开了多场协调推进会,投入1000多万元,为部队改造自来水供水系统,保证了广大官兵优质安全的用水。再比如,为多支部队建设蔬菜大棚、果木基地,大大的改善了部队官兵的日常生活水平。三是困难解决到位。尽量解决好官兵在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体现了镇江人民对驻镇官兵的关爱和情义。比如,2012年,市慈善总会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困难义务兵家庭慈善援助基金,4年来累计援助了60名困难义务兵家庭。再比如,明确提出把全市最优质教育资源向驻镇部队官兵子女倾斜,等等。这些工作的到位,在部队和官兵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五、落细落小,双拥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新巩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军地双方对基层双拥工作都十分重视,坚持双拥工作从基层抓起,尽量做到政策往基层倾斜,要素向基层集聚,活动向基层深入,认真组织基层开展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对基层官兵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抓紧、抓细、抓实、抓到位,抓出了成效。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社区双拥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通过开展双拥“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连队”等六进活动,提升全市双拥基层工作整体水平。去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满堂红”,今年全市命名表彰了37个双拥模范镇(街道)、30个双拥模范村(社区)。今年我市京口路社区等3个基层单位被省双拥办命名为首批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另一方面是驻镇部队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融入群众。比如,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部队连队支部与驻地村(社区)支部通过结对帮扶困难家庭、资助困难学生等互助共融活动,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赞扬。连续多年坚持开展送医下乡活动,驻军部队每年组织百支医疗服务队深入乡村、深入困难家庭,送医送药、随诊义诊,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通过这些活动,部队与老百姓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基层基础得到了加强和巩固。
六、广泛宣传,双拥氛围得到新加强
双拥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因此,做好宣传工作,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理解和支持双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市主要是围绕典型引领、开展活动、载体宣传等重点,做到三个“发挥好”。一是发挥好典型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市涌现出全国双拥年度人物陈吕荣、驻军全国道德模范皇甫辉勇等一批先进人物,并受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我们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号召全市军民向他们学习,自觉地投身到双拥工作中去。二是发挥好各类活动的积极影响。每逢“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市四套班子领导组成多路拥军慰问团开展慰问子弟兵的活动;常年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军民联欢等活动。同时,开展以双拥为主题的各类演讲、征文、纪念等活动,在社会上形成常年有活动,人人可参与双拥工作氛围。三是发挥好各类载体的宣传作用。在市级层面,在《镇江日报》、《金山》杂志等媒体开设专栏宣传全市双拥工作;全市每条高速公路出入口、市区每条主干道和部队每个营区主要路段都设立了大型永久型双拥宣传牌。每个辖市区都建立了1个以上的双拥文化主题广场、双拥主题公园、双拥文化长廊,等等。市和辖市区都建立了专门的双拥网站。同时,2012年以来,《全国双拥简报》、解放军《总参内参》、《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南京军区《人民前线》等国家和军区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9次,介绍了我市双拥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我市的双拥稿件被《江苏双拥工作简报》的采用量,连续14年排名全省第一。可以说,通过各类载体的宣传,镇江的双拥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最后,再一次对徐秘书长和省检查考核组的各位领导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多年来对镇江各项工作特别是双拥工作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我们也将以这次检查考核为新的起点,把我市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