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一个非常艰难、又卓有成效的年份,年度目标实现预期,“十二五”发展圆满收官。我们以“镇江很有前途”为巨大激励,干成了可观可感的大事要事,干出了创新转型的生动局面,干出了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这既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驻镇部队也付出了辛勤努力。广大官兵把驻地当故乡,积极投身镇江的建设发展,在危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在军民融合发展中贡献才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干在前列,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主动参与,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驻镇部队广大官兵表示感谢和敬意!
刚才,军地双方签订年度互办实事责任书,这在我市已坚持了24年。签订的是责任书,立下的是军令状,希望相关单位严格按时间节点抓推进,不折不扣落地见效。丹阳市、市卫计委、73855部队作了发言,曹寅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把握深化军队改革的新形势
新年伊始,“军改”成为外媒议论中国最多的“关键词”。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幕全面拉开,大国军事全面崛起的意志鲜明强烈,这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部队的影响和震动也非常深。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改革是回避不了的大考,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并提出“六个着眼于”要求。虽然深化“军改”是国家大事、军队要务,但与基层关系也十分紧密。镇江如何迎接这场“大考”,努力做到不失分?我们军地双方都不是局外人,都要把握新形势,都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坚决的贯彻行动,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要体现落实改革强军战略的“驻镇部队作为”。深刻领会习近平主席的战略思考、决心意志和决策部署,强化贯彻军队改革“总号令”的政治自觉,做好抓基层打基础、抓宣传聚共识的工作,把广大官兵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上来,深入理解、坚决拥护、积极促进改革,确保重点任务落地生根,确保改革期间安全稳定。要体现支持深化军改的“党委政府作为”。军队“瘦身”任务艰巨,地方“消化”担子不轻。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军事篇”,既把支持深化军改当作自己份内事,对国家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不打折扣落实到位;又把服务促进军改作为双拥重头戏,结合镇江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帮助部队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尤其要强调“不论怎么改,拥军这条路永远不会改”,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组织好干部转业、退役士兵安置培训、家属子女就业入学等工作,有效缓解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等方面的难题,为实现强军兴军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二、要把握“十三五”发展的新布局
当前,镇江发展所处的形势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既面临交汇叠加的机遇,更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对“十三五”发展和今年工作安排,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和市“两会”相继作了部署,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实现镇江新发展,一切在于同心干!要清晰把握未来五年镇江发展的大布局。上午我在地市级老干部通报会上作了概括:一项中心任务,就是打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之战、决胜之战;一个总体定位,就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对镇江明确的“四基地、一中心、两城市”;一个总目标,就是“四个新镇江”;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奋进;一条工作主线,就是践行“四个全面”、落实“五大发展”;一条战略路径,就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领先特色发展。要清晰把握未来五年镇江发展的方法论。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创新、深处着力,加速动力转换,提升质量效益;找准短板、精准发力,破解瓶颈制约、解决突出问题;突出亮点、重点给力,推动更高水平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体现均衡、统筹用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要清晰把握开局之年镇江发展的主抓手。今年,重点围绕创新转型提速年、产业项目突破年、生态镇江提升年、民生保障强化年、改革开放深化年、治理体系完善年“六个年”,干出奋进态势和良好开局。实现这些目标,既给驻镇部队带来更多作为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希望大家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积极支持镇江建设发展,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更多更好地在“部队所能、地方所需”上下功夫,携手共建富有特色的“强富美高”新镇江。
镇江有光荣的双拥传统。近年来,军地双方互帮互助、互促互动,建立了深厚感情,结下了真挚情谊,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双拥办给出了“四个非常”的高度评价(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政策落实非常到位、基层双拥非常务实、烈士褒扬非常突出),双拥“七创”工作也得到省考核组“组织领导有力、政策落实扎实、军民融合深入、典型影响广泛、创建成效明显”的充分肯定。进入“十三五”,双拥工作同样面临新布局新任务,比如国防和军队改革,我们要弘扬双拥优良传统,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根深叶茂,形成强大合力,支持打赢深化“军改”攻坚战。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社会化、法制化和深度融合的新思路,开门开放抓双拥,借力借势抓双拥,用心用情抓双拥,抓出更多的“镇江特色”“镇江品牌”“镇江经验”,抓出更高的上级认可度、官兵满意度、公众美誉度。
三、要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寓军于民”的最佳形态。这方面,近年来我们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文件,创成全省首家国家级丹阳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等特色载体。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年前中央军改会议上,总书记又强调,“要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军民融合”文章做得更细、更实、更特。要全力拓展融合深度。继续按照“九大融合”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战略规划,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全要素”融合,推动产业、城市、民生等“多领域”融合,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军民结合型企业,建设一批军地共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做成一批军民得益的实事好事。要全速提升融合层次。坚定不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三年实施计划,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形成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体系。针对涉军企业面临壁垒多、入市难等问题,在产品论证、扩大市场、政策支持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行的路子。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开展各类科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与国防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引进和培养一批军地两用领军人才。要全面打造融合特色。依托“一区两园”,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船舶与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特种车辆五大产业,加快建成一批军民结合类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我们的目标,就是走出一条具有镇江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力争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