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七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再动员大会
领 导 讲 话 摘 编
2014年1月28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隆重召开了七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再动员暨春节军政座谈会,会议由市长朱晓明主持,并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副市长,市委、市政府各秘书长;各辖市区、镇江新区、“三山”景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人武部、民政局及双拥办主要负责人;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驻镇团以上部队的军政主官、师级单位政治部主任近200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军地双方签订了2014年度军地互办20件实事责任书;润州区、市教育局和73057部队领导进行了工作述职;市委书记、人大主任杨省世和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曹寅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现将领导讲话内容摘编如下:
更高水平推进双拥创建
市委书记 杨省世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困难、复杂形势下,全市经济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这既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驻镇部队官兵也付出了辛勤努力。我市双拥工作按照“全面融合、全面提升”的思路,以“九大融合”为抓手,在军民融合发展、军地互办实事等方面形成了“镇江特色”。广大官兵热爱镇江,在文明创建、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工作中主动冲在最前列,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2014年是双拥“七创”的关键之年,对明年能否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具有决定性意义。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双拥工作既需要持续推进,更需要创新思路、提升水平,更加注重质量、实效和特色。下面,围绕更高水平推进双拥创建,我讲四点意见:
第一,紧紧围绕“七创”目标任务抓落实
镇江已经是双拥“六连冠”,尽管“七创”竞争十分激烈,但不能有丝毫动摇。要从现在起就进入“迎考”状态,认真研究全国和省制定的各项考核指标,逐条抓落实、抓提升。一要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双拥工作没有淡季,没有局外人,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强化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对照去年市里下发的“七创”目标任务和今年军地互办20件实事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倒排时序进度,加强检查督促,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人管、有人抓,每一件实事都按时办结。二要把重点任务落实到位。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做好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的意见》和省《关于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安置及优抚对象、军人子女入学优待等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好驻镇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三要把工作创新落实到位。不断创新双拥创建活动载体,深化双拥“六进”活动,拓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的内涵,切实做到规定动作不扣分、自选动作多加分,使镇江双拥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
第二,紧紧围绕军民融合式发展抓深化
在这方面,我们近年来作了不少探索,前年我们就出台了《实施意见》,丹阳还创成了全省首家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苏南规划》明确“在镇江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这为我们更高水平推进军民融合和双拥“七创”提供了强大动力。一要集中力量深化“九大融合”。进一步拓展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在军地科技互动发展、人力资源互动开发、社会管理互动创新等方面,更大力度创特色、树品牌、当示范。二要把促进军工技术与地方产业的融合作为重点。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社会资源向军品科研生产领域进军,既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支撑,又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航空航天千亿级产业增添动力。三要加强双拥文化建设。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双拥街、双拥路等双拥文化载体,定期组织送文娱、书画、图书、培训进军营等活动,丰富部队官兵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
第三,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抓拓展
今年的双拥工作,要与镇江新一轮改革发展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贴得更紧。重点以驻军“八百行动”为载体,抓对接、抓拓展、抓提升。扎实开展好三个共建共创活动:一是“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开展百支连队帮创优美村等活动,全力支持并参与“三新”建设升级达标行动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军地强大合力,共建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二是“共树文明新风”活动。发动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扎实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义务献血、慈善捐助、扶贫帮困等各项公益活动,让军民鱼水关系更加紧密和谐。三是“守护平安镇江”活动。建立完善军地协作机制,驻镇部队要积极承担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候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进一步树立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维护镇江长治久安。
第四,紧紧围绕改革创新抓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是今年全市工作的主题,双拥工作也要不断改革创新。要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共同推动军地新一轮改革发展。重点在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政策制度、加强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积极探索,保障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注重发挥社会志愿者的力量,鼓励和调动非公有制组织、社会组织的拥军热情,创新开展结对共建、共创活动,创造更多工作特色和亮点。
更高姿态投身双拥创建
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 曹寅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镇江军民满怀激情、戮力同心,强势开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谋定而后动,理清发展战略,找准路径抓手,锐意创新、稳中奋进,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在全力推进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了崭新的镇江新篇章。作为人民子弟兵的镇江驻军官兵,无不为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同时,也为新年度规划的宏伟蓝图感到倍加振奋、充满信心。
在收获喜悦、品味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镇江这块拥军热土的深情厚爱,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和生产力这个中心,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基础工程、重点工程、主官工程,接力抓双拥、持续促融合,倾注真情支持部队建设,做了大量暖军心、鼓士气的实事好事。仅去年一年,全市各级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为驻军解难题送温暖,先后接受了全国和省双拥办的中期调研考核以及省级双拥模范城检查组对辖市区双拥工作的考评验收,得到高度肯定和赞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全市各级领导胸怀全局的战略眼光,一腔真诚、血浓于水的爱军之情。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深入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关键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驻镇部队,我们一定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在聚焦强军目标,下大力提高能打胜仗核心军事能力的同时,以更加扎实、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争创工作,扎实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在更高起点、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我市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强化竞争意识。双拥模范城的争创过程本身就充满竞争,在好的基础面前,我们既要满怀信心,又要充分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评比要求比历届都高,而兄弟市争创的热情都很高,竞争势头激烈。要在强手如林中保持双拥前列优势,军地双方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对标找差、固强补弱,积极创造新经验,不断做出新成效。
要强化担当意识。双拥共建、军民团结是党和军队的“传家宝”,发祥地在延安,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革命、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长期沐浴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下的人民军队,传承优良传统、服务奉献地方理应成为广大官兵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我们驻镇各部队一定要科学思考谋划双拥工作,与军事斗争准备同步规划、同步展开,凡是涉及七创工作的事情,主官都要亲自过问、大事大抓;凡是涉及军政军民关系的问题,都要亲自研究、主动解决;凡是涉及地方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部队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都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切实形成支持七创、服务七创、助推七创的浓厚氛围。
要强化落实意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做好新年度的双拥工作还是七创的准备都离不开一个“干”字。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末端发力,任务末端落实,效果末端体现”的要求,以“八百行动”为载体,率先垂范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扩大镇江双拥的辐射面;要以参建重点工程、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重点工作为依托,展现部队的良好形象;要以典型特色为牵引,在一些有影响的工作上下功夫,力争出精品、出亮点、出成效,不断为我市“七创”工作注入新活力。
要强化创新意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我们要着眼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新特点,坚持以“九大融合”为创新载体,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双拥科学发展;坚持把“促发展、惠民生”作为拥政爱民的出发点,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坚持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拥政爱民工作的落脚点,在成建制用兵、军警合力助民中摔打锤炼部队,促进军地共赢发展;坚持把双拥文化作为拥政爱民工作的支撑点,进一步营造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社会风尚,使争创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我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广大军民的众志成城,镇江“七连冠”必成无疑!
(镇江市双拥办公室编印 2014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