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领导讲话 政策解答 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 经验交流 先进典型 图片掠影 双拥简报 视频资料 友情链接
九八抗洪
发布时间:2015-10-27    稿件来源: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张仁

     那个挂着红牌在哈尔滨军营实习的19988月,我被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浇得提心吊胆、刻骨铭心。借这次参加征文活动的机会,静下心来回忆一下当年的抗洪故事,不禁心潮澎湃。

  雨突然间一连数日地下起来,沟河暴涨,长江告急,松花江告急,全国百年不遇的洪水就此暴发。那年七月我刚从军校回到基层连队实习。826日下午3,接到集团军命令,团长带领全团官兵,乘141大解放车冒雨赶到松花江大堤。大雨倾盆,洪水汹涌,江面上一片白茫茫。江边已垒出两道长长的沙堤,其间的江堤路面上都是没膝的洪水。战友们迅速跳下车、投入战斗。哪里有险情,战友们就冲向哪里。团长、营长亲自指挥,连长、排长更是冲在前面。我连的炊事班长个高胳膊粗,两胁各夹一个沙袋在洪水中飞奔,听说有一处发生管涌,他带头跳入沙袋圈里,肩扛手挖,全身湿透,终于堵住。我和战友朱强负责新闻报道,他摄影,我写稿。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战斗,我还真有点措手不及,就跟着战友跑、跟着险情跑,边拍边采访。沙堤不停地垒高,洪水也不停地上涨,险情就是命令,战友们一点也不敢停,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才把险情控制住,一个个累成一团,吃了点盒饭,全身基本湿透,就裹着雨衣睡在冰冷的大堤上,实在令人感动、心疼。

  团长连夜召开部署会,结束后我无意中看到,有一对夫妇在给战士们盖被,边盖边掉眼泪,我连忙上去采访。原来是哈尔滨市一个幼儿园的老师陈惠敏夫妇。她们听说战士们露宿在大堤旁,就把自家的棉被、大衣抱来了。陈老师还把身上的风衣也脱下来,盖到一个战士身上。我深受感动,连夜写成《一个战士深情地诉说》,第二天刊发在《新晚报》十版头条。

  这场洪水牵动着哈尔滨全市人民的心,洪水超出市区两层楼左右的高度,一旦大堤被冲垮,后果不堪设想。江泽民同志亲自到哈尔滨松花江大堤上看望抗洪官兵。集团军一名副军长亲临现场指挥。战友们的英勇奋战感动了众多市民,不少市民自发送医送药,送来各种慰问品。连出租车都免费为战友们服务。那天上午,一对夫妻开着小货车,拉着一车食品到大堤上,正在和一名少将说话,我上前一看,那位少将正是副军长。心想肯定有新闻,就壮着胆子上去给副军长敬个礼,说明来意。副军长拍拍我肩膀说,小伙子,你来得正好,他们来慰问我们部队,你要好好写写,多宣传。

  而松花江畔通江早市的24个经营户每天提供包子、馅饼、大油果、拉面等小吃,一连8天,累计投入3万多元。他们都是收入较低的普通市民呀,却愿意免费提供,可贵的是这种众志成城、保家爱国的精神,我为此发表了一篇通讯稿《“我们就要干这赔本生意!”》。其后,我采访了从山东烟台自发坐飞机来参加抗洪的退伍老兵王晓龙,发表了《好汉王晓龙江堤奋战十五天》,哈尔滨产权交易所专门请他去作报告,哈尔滨飞机场免费为他提供返程机票、并报销了他来时的机票;我又采访了自发从黑龙江萝北县赶来抢险的农民王成,发表了《我是一滴水———记自发来哈抗洪的王晓龙、王成》。

  经过连续八天的奋战,洪水渐渐退了下去。这场抗洪,锻炼了战士,增强了部队战斗力,更密切了军民鱼水情。我尽管瘦了七八斤,一身疲惫,但精神抖擞,拿着笔和本,到处采访写稿,先后在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晨报等当地报纸发表稿件、图片50多篇幅,荣立了一次三等功。

  洪水退却后,受团长嘱托,我把那件风衣送还给陈惠敏老师。她家住在道外区靖宇街道的一个旧楼,一家四口人,60多平方米的小屋,儿子读高中。她做了一桌子菜,非常热情。回到部队我才发现,她还在我的口袋里偷偷放了100元钱。后来我给他儿子寄了一套迷彩服。这些善良的人呀,这些难忘的往事,永远值得回忆!

【打印本页】  【加入收藏】  【关  闭】
Copyright ◎ 2013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镇江市双拥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