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双拥工作实现新跨越
“八一”前夕,江苏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城命名表彰大会传来佳讯,丹阳市再次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了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目标。近年来,丹阳市全市军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 “六连冠”为目标,努力推进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以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为载体,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狠抓特色,注重实效,使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巩固完善,在改革中发展创新,做到了年年有进步,年年有创新,双拥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优抚对象精神抚慰、义务兵优待、优待金兑现、转退军人安置、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医疗普及、慰烈工程推进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被镇江市评为双拥“六创”二等功单位;实现了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军队干休所被评为“全国先进干休所”等。

一、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的规章制度。以“依法双拥”为目标,健全双拥政策法规体系,疏通资金和安置渠道,全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坚持党委议军制度、领导小组例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军地联系制度、检查评比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成员单位述职制度等。定期召开双拥会议,集中研究和部署双拥工作,建立健全了双拥工作组织网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不断充实完善《丹阳市双拥工作若干规定》,进一步突出可操作性;先后出台了《丹阳市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自然增长机制》、《丹阳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和《丹阳市退伍军人安置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一整套贴近实际的双拥政策体系,为双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不断营造双拥创建的环境氛围。各级双拥部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浓郁的双拥争创氛围。开展了“双拥国防知识竞赛”、“送书画进军营活动”、‘庆“八一”综合文艺晚会’、“情系双拥”大型图片展等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系列活动,大力营造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双拥创建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军地文化融合。市双拥办牵头举办了三场大型专题晚会,在驻丹部队举办了“欢歌雨水情,军民一家亲”双拥专题文娱晚会;在市“双拥文化广场”举办了“庆八一双拥纳凉文娱晚会”;在市广电集团演播大厅举行了“双拥花开军旗红”大型双拥争创晚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在丹阳电视台开设了“创业人生”专栏,对郑志伟等一批优秀退役军人的创业典型进行了宣传, 激发了广大退役士兵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此外丹阳先后投入100余万元资金在城区主要街道、高速公路出入口、乡镇入口、村委会、社区等醒目处设置了永久性固定双拥宣传牌达一百余块,在全市城乡居民、群众中广泛营造浓厚的双拥争创氛围。

三、不断夯实双拥创建的保障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帮助驻军部队解决战备、执勤、训练、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受到了驻军官兵的高度称赞。多年来,丹阳本着“拥军贵在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扎扎实实为部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2010年提供资金10万元支持市消防大队对消防官兵进行电脑培训及汽车驾驶培训; 2011年为提高人武部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出资新建了图书阅览室;2012年为91079部队购置了电脑、复印机、空调、彩色电视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器材;2013年为解决92138部队交通出行难题,专门为其购置了车辆;今年又出资十万余元为91079部队购置了办公电脑、液晶电视、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密切了军地关系。四年来,市财政提供资金近500万元,解决市人武部、驻丹部队生活、文化娱乐设施,市、镇两级共向驻丹部队赠送了价值近600余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所办实事,受到驻地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

丹阳把各项优抚政策的落实作为事关稳定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一分不少,一户不欠”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按照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出台了《关于调整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全面建立重点优抚对象优抚金自然增长机制,并按高于省定标准,按月足额将优抚金发放到各类优抚对象手中。四年以来,共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4470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548万元;共计接受冬季退伍士兵和春节转业士官1578名,发放安置保障金达5800万元。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工作井然有序,共计1467人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报名参训率达93%。共安置军转干部124人,安置随调随迁家属17人。全面实施“关爱工程”,共投入45万元为优抚对象家庭修建住房。

四、不断打造双拥创建的地方特色。
(一)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抓手,强势推进军地双向交流、双向合作的路子。一是市发改委、科技局、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对军民融合重点产业的支持,加强军民融合型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军民结合型企业,为军地产业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二是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广电集团等部门先后开展了“双拥国防知识竞赛”、“送书画进军营”活动,双拥办牵头举办多场大型专题晚会,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丰富了广大军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我市军地文化融合。三是丹阳首家军民医院—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定时为广大军民提供免费义诊,解决了军民到大医院看专家门诊难的问题,加强了军地卫生融合。四是市各级司法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拥军优属、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要求,为部队维权案件提供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妥善解决了部队所遇到的难题,推动军地司法工作不断实现新发展,促进了军地司法融合。

(二)“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活动创新双拥工作。落实“精神抚慰”要求,出台《丹阳市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实施方案》,提前规划、全面实施,借助社会养老机构平台,兴办了“丹阳市光荣院优抚对象短疗中心”, 组织各镇(区)分批次开展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活动,通过组织优抚对象健康体检、外出观光、娱乐休闲等形式来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水平,达到精神抚慰的目的。丹阳电视台、丹阳网、文联联合对短期疗养工作进行了全程跟踪宣传报道,利用丹阳网开展了“华宇杯”双拥摄影展,特邀摄影家协会老师和电视台记者全程参与,跟踪拍摄老功臣疗养期间的生活动态。

(三)“文化扶优”活动充实“精神抚慰”工程内涵。为深入持久开展好这一活动,使优抚对象政治、文化、精神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生活向小康迈进。全市各镇(区)广泛开展“一日游”活动,由每两年组织一次发展为现在每年组织一次;由原来一日游发展为现在两至五日游,吕城镇还准备组织“三老”乘飞机出游。通过组织优抚对象外出旅游参观、座谈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优抚对象精神生活质量,为做好双拥工作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丹阳市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