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华
建成千米双拥路,免费为战士培训“锅盖面”技能,为退伍老兵送“创业金”,社区干部担当编外“教导员”,子弟兵“春风行动”关爱困难居民……江苏镇江润州区七里甸街道五里社区与驻镇子弟兵合力奏响了一曲曲“嘹亮”的军地颂歌——
编外教导员:关怀送进军营温暖“子弟兵”
子弟兵有困难,社区设法解决。地处镇江市南徐新城的中央区域的五里社区,辖区内驻扎着润州消防大队七里甸中队和73056两支部队。多年来,五里社区与七里甸消防中队、73056部队结成军民共建单位,始终保持着“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编外教导员”的李继川分管社区双拥工作八年,也在两个军营中与战士们亲情互动了八年。这两个营房是李继川跑得最勤最多地方,为子弟兵们解决的难题也最多。2009年夏天,李继川在七里甸消防中队走访时得知战士们晚上休息没有空调、平时还得用自行车去买菜,十分不方便。为此,他立刻向社区书记请示,并亲自上门为战士们的宿舍安装了空调,为食堂送去了新的电瓶三轮车,迅速解决了战士们的生活之需。
退伍军人王国强是五里社区的生猪饲养大户,但麻烦的是王国强家的猪舍正巧与73056部队的汽车修理所营房仅一墙之隔,猪舍里散发出来的气味直接影响到了战士们的日常训练和生活。为此,李继川和社区领导主动与润州区双拥部门及驻镇部队协商安置方案。最终由部队将原先各连队的养猪场无偿提供给王国强使用,社区还出资近1万元为王国强解决了新猪舍的房屋维修和搬迁等相关费用。
“锅盖面”基地:技术培训提升战士创业技能
社区每年总有那么几件非做不可的事,那就是每年的节日慰问、送老兵迎新兵、为子弟兵多办点事实。利用万顺面公馆创业实训基地免费培训子弟兵就业、创业技能,是五里社区双拥工作中的一大特色。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五里社区利用全市首创的“万顺面公馆创业实训基地”,免费为驻镇子弟兵和转业军人提供了10多期的“锅盖面”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一技之长和就业致富门路。其中七里甸消防中队已有10多名战士先后学成“锅盖面”技艺。前不久刚刚退伍的上海籍战士宋慧卿回到老家,准备开始着手创办当地第一家“镇江锅盖面馆”。“如果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尽管联系我们,我们一定全力支持。”临行前,五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永全握着这位年轻的退伍老兵的手,鼓励他回去好好干。
与此同时,五里社区每年还以特殊“红包”的形式为退伍战士送上“创业金”,鼓励老战士退伍返乡后好好为家乡建设出力。“五里社区这一拥军传统已坚持多年,一两千元钱虽不算多,但这其中浓浓的拥军情,对我们的退伍老兵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七里甸消防中队指导员任俊杰说起这事,十分感动。
子弟兵奉献:“春风行动”情暖困难居民
军地是一家,优势互补才能浇灌出更加艳丽双拥共建之花。七里甸消防中队和73056部队的官兵们也用他们的爱心行动回报着第二故乡亲人的关怀。战士们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进五里社区,开展“国防教育社区行”、“消防教育进社区”等活动。在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等创建工作中,官兵们出人出力,走进社区清洁家园,为第二故乡的环境美化出力流汗;在社区举行的地震应急救援及消防救护演练中,官兵们手把手指导居民出色完成演练任务。
与此同时,这两支共建部队还通过连续6年的“春风行动”,捐款购买米油、衣物等送到结对帮扶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居民家中,献上爱民深情。多年来,五里社区先后有10人次的困难家庭居民受到过子弟兵的爱心资助。 社区特困户戴美琴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丈夫几年前生病去世后,作为单亲妈妈的戴美琴一直与女儿相依为命,加上她本人也身患残疾,主要靠“低保”维持生计,家境十分困难。为此,七里甸消防中队的官兵们多次捐款捐物,送上爱心关怀,逢年过节不忘上门慰问。
“双拥工作做得好,既要踏踏实实,还得不断创新方式。”五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永全告诉记者,社区近年来已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相继建成了千米双拥路和‘第一高炮’双拥公益广告牌,“在打造镇江市双拥第一社区的进程中,他们将进一步健全双拥机制,丰富双拥形式,让更嘹亮的双拥之歌唱响‘润州’,唱响‘镇江’。”(作者系润州区民政局副局长)